他出身普通,却靠着惊人的学习能力考入北大;他满怀文学梦想,却因抄袭丑闻黯然离场;他曾批判资本的铜臭,却一头扎进“币圈”翻云覆雨,成为身家亿万的“割韭菜”高手。他,就是孙宇晨,一个充满争议却无法忽视的90后连续创业者,他的故事,堪称一部奇幻漂流记,其中充满了反转、戏剧性,以及引人深思的时代镜像。

孙宇晨

少年意气,三本逆袭北大:是天才,还是“卡Bug”?

1990年,孙宇晨出生于西宁,四岁时随父母迁居广东惠州。虽然家境普通,但父母对他悉心栽培,培养了他的文学爱好和围棋兴趣。然而,孙宇晨的学习生涯并非一帆风顺。初中时成绩平平,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能爆发出惊人的“临时抱佛脚”式学习能力。凭着这股狠劲,他考上了当地重点高中——惠州一中。

然而,进入高手云集的重点高中后,孙宇晨的学习成绩再次垫底。他将全部热情投入到文学创作中,连续三年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,却年年铩羽而归。高考在即,他的总分只有四百分出头,三本线都岌岌可危,更别提心心念念的北大中文系了。

面对如此困境,孙宇晨却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:冲击北大!这并非一时冲动,而是深思熟虑后的“战略决策”。他先是疯狂学习,将成绩提升到接近六百分,但离北大录取线仍有不小差距。此时,他敏锐地捕捉到一个“Bug”: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可以获得北大自主招生资格,享受降分录取。

然而,一个连续三年参赛都被淘汰的人,如何才能获得一等奖?孙宇晨再次展现出他“不走寻常路”的风格。他将之前被淘汰的参赛文章,一字未改,一股脑地寄给了大赛主办方《萌芽》杂志。出人意料的是,这三篇“旧作”竟然让他顺利进入复赛!

这次,孙宇晨没有再“佛系”参赛。他认真研究了历年获奖文章,总结出一套“新八股文”的写作套路:要体现愤懑、不满、叛逆,对中国教育和制度指指点点,营造出怀才不遇的氛围。凭借着对这套“公式”的精准把握,他最终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。

在随后的北大自主招生面试中,评委们被他身上的“理想主义”所打动,给予了他降20分录取的资格。为了能够使用这宝贵的20分,孙宇晨再次开启“学霸”模式,最终以高考总分650分的成绩,完成了从三本生到北大中文系的华丽逆袭。

孙宇晨这段传奇经历,有人惊叹于他的学习天赋和策略性,也有人质疑他投机取巧、钻营取巧。无论如何,这段经历都成为了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,为他日后的“逆袭”之路埋下了伏笔。

北大岁月:从“刺头学生”到“学霸逆袭”

进入北大中文系后,孙宇晨很快意识到,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,单凭“小聪明”和“临时抱佛脚”是远远不够的。为了实现“要做就做第一”的信条,他做出了一个决定:转系!

他将目标锁定在历史系,认为这个专业相对“冷门”,竞争没有那么激烈。然而,历史系虽然没有“学神”云集,但也绝非等闲之辈。为了脱颖而出,孙宇晨再次发挥了他的“社交天赋”。他积极与教授们交流,提前请教论文写作,并认真按照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,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北大历史系第一名,并获得了去香港中文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。

这段时间,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,代表北大参加了在荷兰举办的联合国模拟大会,成为了校园风云人物。

然而,孙宇晨的“锋芒毕露”也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。2011年,他公开反对时任北大校长周其凤提出的“学业会商制度”,认为该制度侵犯学生权利,是“当代纳粹”。

此事在校园内引起轩然大波,最终以该制度不了了之告终,而孙宇晨也因此名声大噪,被媒体称为“青年领袖”,与当时清华大学的蒋方舟一同登上《亚洲周刊》封面。

这段时间,孙宇晨的“公知”形象逐渐形成。他经常在博客和社交媒体上发表文章,批判中国社会现状,质疑传统教育模式,这些言论吸引了大量粉丝,但也招致了不少批评,被认为是“哗众取宠”、“博出位”。

这段充满争议的北大岁月,塑造了孙宇晨“特立独行”、“敢想敢做”的性格,也为他日后在“币圈”的冒险埋下了伏笔。

从“公知”到“币圈大佬”:一场精心策划的财富神话?

2011年,孙宇晨以北大历史系第一名的身份,获得了美国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专业的录取通知书。然而,这个看似“学术”的选择,背后却隐藏着他的另一层盘算。

彼时的他,已经逐渐意识到,纯粹的学术研究和社会评论,并不能改变什么,更不能给他带来财富和名望。他开始渴望金钱和权力,并将其视为成功的标志。

在宾大期间,他结识了许多来自金融领域的精英,他们的财富和社会地位,让孙宇晨深受触动。他开始将“赚钱”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,并将目光投向了当时还处于萌芽阶段的“区块链”领域。

2013年,他加入了一家名为Ripple Labs的区块链公司,并被派回中国担任“大中华区首席代表”。然而,这个看似“高大上”的头衔,实际上只是一个光杆司令,手下没有团队,也没有实际业务。

但孙宇晨并不在意,他利用自己在北大和宾大的学历背景,以及Ripple Labs的“光环”,四处招摇撞骗,包装自己。他参加各种行业峰会,发表演讲,接受媒体采访,将自己塑造成“区块链专家”和“90后创业先锋”。

他的高调作风,吸引了当时急于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寻找投资机会的IDG资本的注意。2015年,在IDG资本的支持下,孙宇晨创办了“锐波科技”,并获得了“达沃斯论坛全球杰出青年”、“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”等一系列荣誉称号,成为了媒体追捧的对象。

同年,他加入了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,并利用这一身份,不断对外宣称自己是“马云最年轻的门徒”,试图借助马云的影响力,为自己的公司和项目背书。

2017年,孙宇晨正式进军加密货币领域,创立了“波场”(TRON)项目,并发行代币TRX。为了吸引投资者,他精心炮制了一份“豪华”的合作伙伴名单,其中包括比特大陆CEO吴忌寒、FBG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硕基等“币圈”大佬,以及他的北大学弟、ofo创始人戴威。

这份名单的真实性存疑,但足以让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趋之若鹜。波场ICO(首次代币发行)在短短半个月内就完成了,共募集资金5800万美元。

然而,孙宇晨的“造富神话”并没有持续太久。2017年9月,中国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,全面叫停各类虚拟货币发行和交易。为了逃避监管,孙宇晨在公告发布前一天,完成了所有波场币的发售,将巨额资金收入囊中,然后迅速逃往美国,从此开始了他的“流亡”生涯。

在海外,孙宇晨继续着自己的“币圈”游戏。他先是高调宣布以1.4亿美元收购了文件共享软件公司BitTorrent,并发行代币BTT;随后又与新加坡共享单车品牌oBike合作,推出了加密货币OCN。

这些项目,无一例外,都是利用信息差和监管漏洞,疯狂炒作概念,割韭菜的套路。孙宇晨凭借着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高超的营销手段,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巨额财富,成为了“币圈”的传奇人物,但也因此背负上了“割韭菜之王”的骂名。

“赛博慈善家”与“外交官”:孙宇晨的“表演型人格”?

除了在“币圈”的翻云覆雨,孙宇晨还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扮演“慈善家”的角色,频频为各种社会热点事件捐款。

2018年,ofo小黄车资金链断裂,用户押金无法退还,引发社会关注。孙宇晨在微博上高调宣布,将为一万名ofo用户垫付押金,并表示这只是“举手之劳”。随后,他又为多起社会事件的当事人提供了“捐款”,每次都以“百万”、“千万”计,但实际上却很少兑现。

这种“雷声大雨点小”的“赛博慈善”,被网友们戏称为“孙宇晨的祖传一百万”。他的真实目的,并不是真的想要帮助他人,而是在蹭热度,炒作自己,维持自己的曝光率和话题度。

2019年,孙宇晨以创纪录的456万美元拍下了巴菲特慈善午餐的机会,并高调邀请特朗普一同赴约。然而,最终他却以“肾结石”为由,放了巴菲特的鸽子,再次上演了一出闹剧。

同年7月,孙宇晨的公司“陪我”APP因涉黄、非法集资等问题被查处,他也被爆出已被边控。为了逃避法律制裁,孙宇晨在2018年就斥资100万美元,购买了加勒比岛国格林纳达的公民身份,并于2021年被该国任命为常驻世界贸易组织(WTO)代表、特命全权大使。

这一身份,让他获得了外交豁免权,暂时躲过了法律的追究。

然而,孙宇晨的“好日子”并没有持续太久。2022年6月,格林纳达政局发生变动,孙宇晨的大使身份也被剥夺。

2023年3月,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正式对孙宇晨提起诉讼,指控其涉嫌证券欺诈和市场操纵等多项罪名。目前,孙宇晨的处境尚不明朗,但他的“币圈”传奇,或许已经接近尾声。

纵观孙宇晨的发家史,我们会发现,他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。他聪明、勤奋、野心勃勃,但也善于投机取巧、炒作造势、毫无底线。

他不断地包装自己,营销自己,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牟利。他的成功,是时代造就的,也是个人野心的产物。他像一面镜子,折射出这个时代“金钱至上”的浮躁和焦虑。

而他的未来,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。